水都在人体的什么地方?
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,说“女人是水做的”,用来形容女人温柔如水,也体现了水对女人的重要性。
但是,如果从生理的角度来说,无论男女,都是水做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人的一生,不分男女,几乎都活在水的状态中: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,新生男婴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86.8%;年轻成熟男人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60%,而一个81岁的老人体内的水分则仅占其体重的49.8%。所以,随着机体水分的消失,人们也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。
我们皮肤的呼吸、肾脏的工作、血液的循环、心脏的跳动、细胞的活力,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,都必须有水参与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人是地球的缩影,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比例为2/3,正好和地球上的水与陆地之比相似。
人是水做的,但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、脏器中所含的水分不一样,其中代谢越活跃的组织含水量越高,稳定而代谢不活跃的组织含水量低。以青年男性身体含水量为70%为例,人体器官组织的含水量大致如下:
眼球:99%
脑:85%
肾:83%
血液:83%
肺、心脏:80%
肌肉:76%
肝:68%
骨骼:22%
人体既像个蓄水池,同时又像个漏水缸。肾:成人日均排尿1000~1500毫升,婴儿500毫升左右;肺:成人 250~350毫升水分由肺排出;肠:成人大便中含75%水分,随大便排出的水分,每天约100~200毫升;皮肤:出汗会流失大量水分,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经由皮肤流失的水分约为500毫升;消化分泌:包括胰液、胃液、唾液、肠液,总量为成人每天约“流失”水分8000毫升,但它大半又被肠壁吸收回去。但若有某种因素妨碍这种“再吸收”作用,则会损失大量细胞内液而导致严重脱水。
人的肺部、肌肉和血液中含水量较高,而骨骼含水量最低。人体内含水量与人的年龄、胖瘦、性别有关,年龄越小,体内水分含量越高。同样年龄,瘦人体内所含脂肪少,水分就高,反之,胖人因含脂肪高,体内所含水分就低。同样年龄,女性脂肪比男性多,体内含水量比男性低。
既然人是水做的,那么,水都在人体内的什么地方呢?人体内水——体液,按其分布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,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(淋巴液和脑脊液)、血浆等。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相对恒定,有赖于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经常保持动态平衡。
人体体液的组成
细胞内液 :大约为身体水分的2/3。如果身体中含有40升水,大约有25升为细胞内液,即为62.5%,接近于2/3的经验值。
细胞外液:大约为身体水分的1/3,如果身体内含有40升的水则细胞外液约为15升,即占身体水量的37.5%,则接近于1/3的经验值。
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: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(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),约占体重的16%;另一类是血液的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。每个细胞被细胞外液所包围,细胞生存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,正因为有水的存在,机体才能维持正常代谢。如果机体缺水,消化液分泌减少,食欲下降,食物的消化能力减弱;机体缺水,血液的黏稠度增加,血液的流动减缓,血压升高;缺水时的机体不能有效地将废物排出体外,代谢活动降低,体质变差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,机体缺水导致大脑的供水不足,就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。
水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
一部分与体内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维生素、遗传物质等有机物结合在一起,参与这些生命物质生化活动和生理活动,称为结合水,这些水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,较难流动。如心肌含水80%,与血液含水量相差不多,但所含的水均为结合水,故呈坚实的形态。
而有些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,可以自由流动,称为自由水。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。如人和动物血液中含水83%,可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,又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到排泄器官。它的数量制约着细胞的代谢强度,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百分比越大,则代谢越旺盛。随着体内代谢活动的进行,结合水与自由水可相互转变。迄今为止,医学家对体内自由水的研究和认识较多,而对体内结合水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却很少,认识也很浅。
研究发现,人的年龄愈大,细胞中的结合水愈少;生病时,结合水也有变化。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,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。如血液凝固时,自由水就变成了结合水。
还有一种水称为代谢水,它是指糖类、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后产生的水。每100克糖氧化时可产生55毫升水;每100克脂肪氧化时可产生107毫升水;而100克蛋白质氧化时可产生41毫升水。普通食谱中每418.4焦耳热量的食物代谢后产生12毫升水,通常成人每天需进食10460焦耳热量的混合性食物,这样每天约产生300毫升代谢水。